成语故事

幼儿故事哲理小故事睡前小故事益智故事搞笑故事智慧故事成语故事幽默小故事

  • 阅读:5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费力。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任性妄为,因此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统领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珍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 ...[查看详情]
  • 阅读:8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致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虚伪使用斧子的技能。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 ...[查看详情]
  • 阅读:14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楚国有个书生,因为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prayingmantis)捕蝉(cicada)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前面,正预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 ...[查看详情]
  • 阅读:2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晋代学者郭象是湖南人。据说,他从小就勤学好问,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总爱追根问底,弄清真相道理。之后他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很有收获。因为他学识丰厚,分析和说理的能力很强,谈论起来,有条有理,头头是道。事先,人们都称赞他会说话、有口才。《晋书.郭象传》载:“听象语,如悬河泻水... ...[查看详情]
  • 阅读:9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天子。年轻的他因此自高自豪,每日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杂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忧,却又不敢提出劝告。大夫淳... ...[查看详情]
  • 阅读:8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做人正直,时常会劝谏皇上,有话就会直说。他考上进士过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之后升为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即宰相)褚遂良以昂贵的价格强行购买邻人田地,正直的韦思谦也不畏惧他官位高,势力大,马上上书举发他。因为证据明确,朝廷不好公开庇护大臣,... ...[查看详情]
  • 阅读:7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吴王一贯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儿。有一次,吴王预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新闻,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阻止道:“各位不必... ...[查看详情]
  • 阅读:8次   故事时间:2022-10-24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勤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brook)边,有位白发苍苍的妻子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李白觉的很新鲜,上前问到:“妻子婆您在干什么?”妻子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 ...[查看详情]
  • 阅读:3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事先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反动,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事先及儿女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天子,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 ...[查看详情]
  • 阅读:3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故事梗概: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颍川长社人,为闻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颍川阳翟人,也是闻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 ...[查看详情]
  • 阅读:5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日,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 ...[查看详情]
  • 阅读:7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已往,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用尺子量了量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当他预备去买鞋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到了集市,他拿着新鞋子,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想到来没有带尺寸,于是对售货员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寸,我现在就回去拿,一会儿就返来。”于是他回去取... ...[查看详情]
  • 阅读:10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古时候,有个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树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 ...[查看详情]
  • 阅读:8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解 释】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示 例】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典 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 ...[查看详情]
  • 阅读:6次   故事时间:2022-10-22
    【成语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故事】: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 ...[查看详情]

亲爱的,把 成语故事 频道分享给朋友吧!